谁在纠错街头“神翻译”?文明实践这些“老外”不“见外”
开水房可以翻译成“Open Water Room”吗?落晖亭翻译成“Drop Hui Ting”,“圆我梦想”翻译成“Round My Dreams”又是什么“神翻译”?
近年来,全国各地曾出现不少公示语错译,在互联网上引起大家吐槽。
优良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城市国际化形象的最直接体现。外语标识的滥用错用,影响着信息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外语标识管理规范,是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维护良好国际形象的应有之义。
最近,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对蛇口街道辖区内重点场所的双语和多语公示语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覆盖涉外程度较高的三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两个小区。
“蛇口街道是深圳市外籍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街区,准确、完善、翻译成多语的公示语对中外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规范行为准则有着重要意义。” 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佩姗介绍,近年来中心组织或协助翻译校对公示语标识牌近700块,吸引了一批热心的中外居民志愿者纠错漏、提建议,共同为蛇口打造和谐文明的语言和人文环境添砖加瓦。
消弭语言隔阂,种下理解的种子;共议社区大事,共享文明成果,在南山区,一条国际化城区的文明实践路径,正在逐渐形成。
给公示语“找茬”
为中外居民划定文明“起跑线”
蛇口街道居住着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境外居民,是深圳市外籍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街区。早在2018年就常有中外居民建议,希望修改辖区内出错的公示语。收集意见后,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通常会联系街道的相关部门协调修改。只不过,这样的修改效率低、不全面,常需查缺补漏,如遇市政更新或政策调整,还需多次返工。
此外,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公示语的缺失,常会引起中外居民间的矛盾纠纷。肖佩姗举了个例子:“有些外国居民出门遛狗不系狗链,容易和中国居民产生冲突,实际上是因为缺少了相关公示语,他们原来就不了解文明养犬守则,并不是有意为之。”
基于此,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于2021年启动了“以言为桥,以语连心”国际语言环境优化民生微实事项目,将重点场所双语和多语公示语优化行动列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深入走访调研各社区、小区的多语公示语情况后,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以外籍居民较多的三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两个小区作为试点,以《汉英深圳公示语辞典》为基本规范和依据,对其公示语进行翻译校对、查漏补缺,综合考量各方意见后再次进行完善、安装。
“公示语首先是提醒,而后是语言。错误或缺失的公示语无法真正提醒外籍居民践行文明规范,无心之失就成了不文明行为。优化多语种公示语,实际上让中外居民真正站在了同一条文明起跑线。”肖佩姗说。
送外语进社区
为外籍居民擦亮文明服务窗口
双语和多语公示语优化行动已经开展近一年,除了公园、道路,双语公示语标识,还走进了蛇口街道各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
“社区工作站是离外籍居民最近的地方,但很多外国人根本不清楚社区能为他们做什么,甚至都不会走进工作站。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过去缺少沟通,外籍居民还会疑问,这个地方我能进吗?”肖佩姗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存在语言障碍,许多外籍居民对社区工作站的认识十分模糊,遇到困难也不会第一时间联系社区,而是选择报警或联系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不仅拉长了求助流程,也增加着相关部门的工作量。
对社区工作站的陌生,让许多外籍居民无法获得社区的服务;与外籍居民的疏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着手完善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街道服务大厅内的公示语,用小小公示语,在外籍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
针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更新快、变化多的特点,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与社区、物业达成了合作,在项目动工初期便取得需要更新的公示语内容,与项目同步翻译、优化,确保各服务中心里的公示语及时更新。优化后的公示语也将按场所和功能整理成册,以便为蛇口街道其他公共场所标识完善作参考之用。
此外,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还为街道和社区的涉外工作人员开设了“行政英语培训班”,根据机构的涉外程度进行培训,提升涉外服务水平,擦亮街道文明窗口,让外籍居民能真切、完整地享受蛇口生活的便利。
从“互不理解”到“亲密战友”
“志愿队”+“智囊团”提升城区国际范
在双语和多语公示语完善工作中,一支“志愿队”,一个“智囊团”,成了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左膀右臂。
“志愿队”,便是蛇口国际志愿者服务队。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志愿者队伍,最早由街道的热心外籍居民组成,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支300余人的中外志愿者队伍,活动内容涵盖公益服务、语言翻译、急救、纠纷调解。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就曾结合街道工作需要,率先翻译中英日韩四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为外籍居民答疑解惑。
当街道发布需要更新公示语的招募通知后,许多热心翻译服务的志愿者纷纷响应,与街道工作人员共同走遍蛇口的大街小巷,寻找出错、遗漏的公示语,为街道提供翻译意见。
例如,在现场校对过程中一位国际志愿者曾提出,许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缺少对不显眼台阶的提示,这将对老人和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收到建议后,中心迅速研究译定了公示语,并提上更新日程。
形成多语种公示语初译版后,“智囊团”便登场了。在中外居民议事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热心中外居民或基于专业知识、或基于语言背景,为公示语翻译提供更丰富、更详尽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提供生活中发现的、与之相关的线索,协助社区进一步完善公示语更新。
“曾经有一个外籍居民就在议事会上提出,盲道也是公示语,混乱的盲道也会让视障群体的出行失去指引,希望街道也能关注这些‘看不见的公示语’。”肖佩姗表示,目前街道也正通过中外议事会收集这样的提案,研究完善的可能。
事实上,像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和中外议事会这样的中外居民合作平台,正在蛇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肖佩姗记得,在过去,尽管住在同一个社区,由于文化隔阂和语言障碍,中外居民之间缺乏交流,互不理解。而国际志愿者队、中外居民议事会,恰恰为双方平等、尊重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机会。
“过去,中外居民是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但他们现在非常亲密,更像并肩作战的战友,希望社区变得更好。”肖佩姗感叹。美好幸福深圳需要共同呵护,文明典范城市更需齐心创建,这条颇具“蛇口特色”和“国际范儿”的创文之路,或许将为南山和深圳创造更多的惊喜。
(统筹:张光岩,撰文:程德坤、谷政宇,实习生:申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