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慎用“洋名”

2018-05-29 31 来源:澎湃新闻

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澎湃新闻在现场了解到,教育部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其中,《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完成修订并作为国家标准立项。同时,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重申地名标志中汉字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地名书写等的规范要求;清理整治7.5万多个“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向澎湃新闻表示,有些很小的县城,其地名里面却包含“中国”,有些中国本地城市却取名“威尼斯”、“罗马”等,这些按理来说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田立新还介绍,在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中,“享”和“初心”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际字、国际词。“十九大、新时代、共享、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选十大流行语;“雄安新区、通俄门、留置”等当选十大新词语;“打Call、尬聊”等当选十大网络用语。

“这些年度字词都是网民投票筛选出来的,而且部分词语很有可能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她向澎湃新闻进一步解释,“但需要看这些字词的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每年在修订过程中热词热语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需要考察这些词语能不能真正代表我们时代的发展,能够客观反映我们社会语言生活。”

中国城市慎用“洋名”

新增62万余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回望2017年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田立新用“开创性工作”和“突破性进展”概括总结。她指出,2017年我国语言文字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初步确立。一方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人数继续增长,全年共有666.54万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比上年增长62.24万;2万多人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比上年增长近40%。另一方面,教育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当中。

此外,在语言资源科学保护上也成效显著。田立新表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年内共设立了432个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比上年增加134个。截至目前,1500个计划调查点中已有1073个通过了结项验收,工程完成率超过2/3,达72%。

全国外语本科专业己覆盖83个语种

关于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田立新表示,全国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的外语本科专业覆盖83个外语语种,比上年增加11个。“国家外语人才动态数据库”已收录全国121所高校27000多名高端外语人才信息,以及近900所高校2010年以来的外语专业师生信息。

田立新在介绍关于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时表示,英文译写规范的9个分则以及俄文、日文译写规范正式发布。为推动规范的贯彻实施,先后召开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发布座谈会和“公示语外译规范与话语体系建设”论坛,出版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一本通》,并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英、俄、日规范译文数据库建设。

在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服务上,《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通过审定,全国累计建成听力言语康复机构1417个,共为40.7万名听力残疾人、4.3万名言语残疾人提供听力、语言基本康复服务。

去年汉语考试人数达650万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语言也正积极开展“走出去”工程。田立新表示,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年内新增了14所孔子学院和40个孔子课堂,累计已在146个国家(地区)设立孔子学院525所,孔子学堂1113个。全年各类汉语考试考生人数达650万,同比增长8.33%。

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累计出版24个语种、27个版本,第二卷已与16个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签署国际合作翻译出版备忘录;党的十九大报告外译为英、法、俄、西、日、德、阿、葡、越、老挝10个语种。

在语言文字学科建设上,根据国家《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6所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2所高校的“语言学”、3所高校的“现代语言学”、6所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

语言文字不只在课堂,在书本,更与生活、社会经济发生密切联系。“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在介绍《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以下简称《语言报告》)时表示,脱贫攻坚需要语言文字助力,需要修筑扶贫脱贫的语言大道,因而今年的《语言报告》有两大板块关注“语言扶贫”话题。

在国家层面外,今年地方语言事业也“南北开花”。继《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后,今年广州市首次出版《广州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成为第二部反映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语言生活状况的绿皮书。

(记者:廖瑾)

相关推荐

QQ QQ

在线客服

微信 微信
微信
对话 对话

公示语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