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重点
今年是《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实施的第四年,为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士和外资企业在京工作、生活的便利度,全市将聚焦政务服务、入境游配套服务、外语标识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政务服务“双语化”
开通并完善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中英文双语服务。
发布中英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动态更新常见问题库,覆盖全市各区政务窗口。
发布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助力国际人士精准掌握城市发展动态。
文旅服务“多语化”
持续推进北京市英文地图更新和商业平台应用。
制作发放“北京文旅”手册外语版,覆盖全市重点景区及文化地标。
依托“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为12家市属博物馆增设英文导览音频。
在机场、火车站等外籍人士聚集区域推广双语菜单,试点建设首都机场线、国贸等国际化地铁服务示范站。
制作5种以上语言的离境退税指南,便利国际游客消费。
外语标识“规范化”
对全市重点场所外语标识开展监测评估和督促整改。
重点保障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标识标准化设置。
做好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点双语标牌设置,同步优化景区、机场等场所外语标识及导览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场所“言值”。
社会参与“精准化”
针对外籍人士开展外语便利化服务宣传推广,推出“乐学中文”项目,助力外籍人士融入本地生活。
举办外语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重点行业技能大赛中增设外语服务模块,精准强化一线人员外语服务能力。
点赞(0)